|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旅游景点 > 涡阳名胜之三:石弓山

涡阳名胜之三:石弓山

关键词:名胜,石弓,旅游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石弓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guoya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88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由涡阳城沿S202省道东北行六十华里,一座孤山横列路北,此山东北西南向,由三峰组成。中峰最高,东峰次之,西峰再次之。中锋形如卧龟,山头平滑似龟背,山前一石鼓似龟头,山后尾长似龟尾,四角有涧似龟腿,故古代取名石龟山。明清之际,宿州知府巡视此山,见三峰弯曲,颇似弓形,遂命名“石弓山”,沿用至今。至于当地群众的称谓,则还有“石公山”、“石滚山”之说。究其原,乃取秦末黄石公圮桥向张良授书的故事和此山盛产石滚的缘故。可见,仅仅一个字便涉及许多动人的传说了。
    更为动人的传说和名胜是:山上有黑石一方,石质细腻,光滑如镜,天晴时,阳光斜射,镜面可见三十里外的龙山之影,故古人取名“透龙碑”,此其一。中锋的东北半山腰处有一石突起,高约尺许,上有石眼一对。间距一步,口若茶盏,当地人谓之“一步两井”。当年石眼甚深,遂有担丝探井的故事,而今石眼已平,仅留痕迹,此其二。中锋山阳处有一古井,直径一米余,青砖砌成,深三十四、五米,水面粼粼,隐约可见,井于唐文宗大和四年(公元830年)四月二十竣工。凿山及泉,其艰难可想而知,而山上道观和佛寺之兴隆也可想见。此井久为土石覆盖,一九七五年石弓公社劈山运土,建石料厂时崛出,古井方重见天日。此其三。大和古井处也是黄石公庙遗迹。此庙坐北朝南,靠西墙有一山洞,称“黄石公洞”,庙前一方百米左右的平坦场地,庙内有黄石公塑像,黄冠素裳,宽袍大领,鹤发童颜,二目有神,仙凤道骨。身后绘有绚丽多姿的彩色壁画。据老人追忆,先前庙中曾有道人看管,解放前道人一去不返,庙内陈设遗失殆尽,庙也于六三年拆除。此其四。山顶原有一片寺院,称为太山庙,它有“上寺”“下寺”两组建筑物构成。上寺为主体建筑,前后两层,均为三大间,东西厢房亦各三间,组成四合院。此庙为唐贞观年间修建。东西厢房为长老及众僧住室,前殿供“三宵娘娘”:云霄、碧宵、琼宵,后殿供“太阳奶奶”。殿内还有五彩泥塑和石雕神像多尊。从上寺东去约五十步,就是下寺。下寺主体建筑为两进,两边也配有厢房,前殿供“观音”,塑像慈眉善目,栩栩如生。正殿供“如来”。两旁立十八罗汉,相貌威严,神态各异。前殿供弥勒佛和韦驮佛。据腾江、腾良二僧回忆,先前这片寺院住有妙语、妙道二僧,下有六名小兄弟。以后师徒云散,不知所终。此其五。石弓山西麓,有一温泉(万宝泉),眼如斗口,虽不甚热,然隆冬亦不结冰,村人常往泉洗衣。此其六。石弓山下,有一集市,明朝万历年间,因蓝家为集上大户,故称“蓝店子”,为今石弓集的前身。相传,集东魏庄,有书生魏学士攻读于集内华山会馆。期间巧遇蓝女瑞莲汲水,以目传情,遂订终身,相约当晚相会于桥下,不料是夜暴雨骤至,水漫此桥,魏生赴约,守信不移,竞手持少女赠物——金钗,抱石淹死。瑞莲因家教甚严,当夜不得赴约,及天明奔桥头,见魏生淹死,遂也投水殉情。后人感之,遂将此桥取名“蓝桥”。著名的《蓝桥会》就是取材于他们的忠贞爱情故事创作的。此其七。石弓集内有一小山,古称“华山”。山上有方丈凸石,光滑如砥,东高西低,稍倾斜,面上似有巨人仰卧痕迹,首颈、躯干、四肢,清晰分明。旁有马蹄迹,四蹄之间,有马撒尿冲刷之凹坑。这就是有名的陈抟卧石。虽为无稽之谈,但却令人向往不已。此其八。山南三里处有吕桥,古为吕氏所修。相传,是张良为黄石公“三进履”处,故称“遗履桥”。此其九。后因“遗”与“一”音同,“履”与“里”音谐,又渐渐改为“一里桥”或称李桥。据《史记》载,遗履桥为下邳(今江苏睢宁)的圯桥,并非石弓的桥。故石弓遗履桥似难置信。
    石弓山石质坚硬细腻,色青有光,内含白色花纹,可作石板、石臼、石滚、石槽等物,若烧制石灰,粘性亦强,经鉴定为优质青色大理石,已建厂开采。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523012664 传真:15523012664 邮箱:627527792#qq.com
地址:重庆市秀山县 邮编:409900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