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老子历史名人 享誉中外

老子历史名人 享誉中外

关键词:涡阳历史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涡阳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wuliwan888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51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老子,姓老名聃,春秋末期末国相县(今涡阳)人,生卒年月不详,比孔子稍长,大约生活于公元前57年,系我国先秦时期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后被尊奉为道教教主。

  老子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不多,详情难述。司马迁只写了一个合传,即《史记·老于韩非列传》,其中关于老子的记述不足五百字,语焉不详,过于简略。此外,在《左传》、《史记》、《孔子世家》、(庄子》、(列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中,尚有片断和点滴记述。综合起来,其生平概况如下:老子早年在周王室任图书管理员,潜心研究各类经典,成为一名精通周礼理论与制度的学者。春秋末年,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内乱迭起。甘简公执政后,老子被免去史官之职,出游鲁国。在鲁期间,孔子曾从老子“助葬于巷党”。甘平公登基后,老子被召回守藏室。几年后,孔子适周,再次向老于问礼。老子的良言教诲,给孔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昭公二十六年,周王室内乱再起,王子朝携大批典籍逃奔楚国。老子蒙受失职之责,再次被免去守藏室史之职,回到阔别三十余年的宋国相县,即今之涡阳太清宫址。在乡邻中,在劳动生活的最底层,老子深切了解人民的困苦,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开始与周礼决裂。此时,孔子带着子路等弟子来相县见老子。要求老子荐其书册藏于周王室,老子断然拒绝。两人为大道与仁义发生了争议,各执己见,分歧较大。自此,老子开始进一步探索新的治世方法,再进而探索宇宙本源,逐步形成了道法自然,以无为本,有无统一的世界观。十年后,孔子再次来访,此即庄子记载的“孔子、阳于朱南之沛见老聃”。老子向孔子系统地阐述了天地万物生成变化之根本大道的宏论。孔子深受震撼,深思了三天三夜。弟子问其对老子的评论,孔子极为敬佩地说:“鸟,我知道它们善飞;鱼,我知道它们善游;兽,我知道它们善奔.对善奔的野兽,可用网缚捉;对善游的鱼,可用钩钓取;对善飞的鸟,可用箭射获.关于龙,我不知它是如何上九天的。老子所讲的道,就像是龙,合起来成一体,散开来成文采,乘驾云气而翱翔于阴阳之间.我看老子就像一条飞龙!”在返鲁途中,孔子对颜渊说:“我三十岁时领悟到周礼的精髓,以仁义为立身之本,这可叫作三十而立;四十岁时,我访问老子,坚持仁义之说,不受老子无为之说的迷惑,这可叫作四十而不惑;但我对天道的认识一直未入门,今年我五十一岁了,从老子处得悟天道,这可以叫作五十而知天命。尽管人生短暂,但天既生我,我们就应当修身立业,仁义是救世之方,须臾不可舍弃的,这是我与老子始终不同之处。但行仁义,亦需懂天道。老于说:‘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不入世奔走,焉知不得其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你我今后共勉之!”孔子离去后,诸侯争战更繁,老子完全失望了,便西去秦国。至函谷关时,为关令尹喜挽留。经尹喜再三劝说,花费几个月的时间,老子对自己的道学观点进行总结,写出了五千言<<道德经》。这部(道德经》由尹喜保留,传诸后代,至庄子时,(道德经》的观点方才得到流传。老子去关人秦后,隐居于扶风一带,老死后葬于槐里,其墓尚在。

  老子是有极大智慧、无与伦比的一代哲人,他识穷字宙,道贯人天,首创道家,启华夏之绝学,立万世之道范,声望与黄帝齐同。孔丘问扎,而兴犹龙之叹;关尹请益,遂传五千至言;庄子演道,赞为“古之博大其人”.其不朽著作《道德经》,文约辞要,博大精深,哲理宏富,意境高妙,堪称“哲理诗”和“万经之王”,高踞于世界哲学之林,为人类文化的瑰宝。这部道家学派的最高经典,。价值无穷,泽惠环宇.它对我国历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宗教神学以及哲学、政治、军事、经济、医学、养生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影响。它与孔子的儒家思想工为补充,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基础。它还突破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引起了全球性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早在半世纪以前,相继翻译出版的《道德经>>就有六七十种之多。当今,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道德经》越来越显示出其广泛的适应性,也越来越使人领略到它的重要价值。无怪乎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盛赞《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不少带贝尔奖获得者,也把自己的科学发现归功于受老子及其他东方哲人的启迪。

  《道德经》全书共八十一章,五千余字,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三十七章,下篇为《德经》四十四章。上篇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下篇言治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道”是全书的中心概念和哲学范畴。全书围绕“道”这一核心,对宇宙之起源、世界的存在方式、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和解决方式等重大问题,作了大量的精辟的概括和论述。本书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它首次揭示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总根源,“道”生化万物,提出“道主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是万物的自然法则,开创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还在于它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揭示事物相反相成、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辩证法的著作。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到刚柔、强弱、祸福、大小、进退的对立统一,充分表达了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以及在个体生命价值的自我完善上,本书亦不乏慧眼独到之见解和行之有效的主张。因此,可以说《道德经》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智慧之根和重要一帜。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523012664 传真:15523012664 邮箱:627527792#qq.com
地址:重庆市秀山县 邮编:409900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