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安徽爱美民俗大全

安徽爱美民俗大全

关键词:安徽民俗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涡阳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mogui444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03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安徽人民群众,无论城市农村,男女老少,也无论文化层次及生活贫富的差别,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爱美要求,即有爱美的生活内容和心理传统。群众物质生活和文化层次的不同,在爱美生活的要求方面有高低之别,粗细之分,和雅俗之异。
  在群众的衣、食、住、行、器用和人际交往等等方面,莫不点缀以种种美的色彩,塑造某种美的形象,和含有某些美的情趣心理,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美感要求及美的享受。
  在皖西等地,群众常常称赞长的漂亮的人为“长得齐整”,也称赞穿着得体漂亮为“打扮得齐整”;“齐整”一词仅仅指的是外在美和形式美的内容。这里民间流行一句“好花插在牛屎上”的话,原意指美女错配丑郎君,实际上,表现了群众追求一种外在整体美、和谐美的观念。
  这里群众之重视“齐整”首先体现在服饰上,即服饰的长短、大小、色调、图案等方面,力求调和、匀称。比如:上身褂子长大而裤子短小,上衣色大红而裤子深绿,群众便认为“不好看”,也就是“不齐整”、不美。本地群众之肯定齐整为美的表现,并不是认定美的对象之绝对地整齐划一,而以为多样形式之统一于一体,也是一种美的表现。如旧时读书的男人在长袍之上加穿马褂,妇女在长褂上套穿背褡(背心),老年妇女在长裤之上加系长裙,颇增添了男性的阳刚之美和女性的娇柔之态,并不认为是参差不齐,难以入目。
  表现在服饰方面的爱美民俗,除上述情况之外,还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喜庆的日子和重要的季节里,城乡的青年妇女都爱穿彩色的花衣裳,她们最喜欢的是强烈、兴奋的红色,明朗、欢快的黄色与热情、愉快的橙色,她们也喜爱华丽、高贵的紫色和美丽、大方的绿色;在图案设计方面,农村青年妇女偏爱热闹、繁茂的大花,城市青年妇女则偏爱素雅、纤细的小花。小孩无论男女,幼儿期间,父母都喜欢给他(她)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穿上红红绿绿的花衣服。中老年城乡妇女多穿蓝、黑色衣服。色彩也有季节性,到了夏季,无论老少男女,则多穿白色衣服,因白色给人以明亮、纯洁的感觉,最能适应夏季的生活环境。至于男性服装,无论青少年、中老年,色彩都比较单调,一般偏喜蓝、黑、灰、米色,有些中老年男性特别喜欢藏青色,由于这些颜色体现出深沉、古朴、庄重等特质,极适合中老年男性自重自立、自强不息的情趣和精神。在一些手工艺品比较发达的城乡,民间妇女喜欢自己纺织并在当地染坊用手工染色的花格、花条及青花图案布,中青年妇女穿在身上楚楚动人,别有风韵。每逢喜庆,该地区以红色为吉祥,青年妇女及儿童,多穿红色服装,表示祝贺。每逢寿庆三日,年逾八旬的老寿星,无论男女都可穿红色吉服,戴红色罩帽,显示出年迈人的青春气息。
  这是解放前该地区群众服饰色彩的简要情况。建国初,国民经济处于恢复阶段,群众生活比较艰苦,社会风气朴素,无论城乡群众(包括干部在内),大都穿的是蓝、黑、灰等色彩单调的服装。改革开放后,一如全国各地,安徽地区城乡社会生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群众审美观念亦然。就服饰而言,式样多样,城乡男女中青年普遍穿上了西装、夹克等外来服式,服装色彩尤变化多端。以红色服装来说,旧时限于妇女、小孩等喜庆节日穿用,现在已成为中青年男女以至部分老年平日常服。至于花衣服几乎是旧时青年妇女和儿童的“专用服装”,现在中老年妇女和中青年男性也喜爱穿上花衣服了。这种服式和服装色彩的变化,反映了城乡部分群众审美观念的更新。
  解放前,安徽地区有一些农村儿童在端午节穿戴绣有“五毒”的罩衣和痰围,一方面是美的装饰,另一方面则含有避邪的意味。另外,有一些独生男孩,每逢重要节日,家长给他穿上黄色长袍,一面是美的装束,另一面则含有信仰佛教的意味。
  在饮食方面,安徽地区城乡群众的饮食,就徽菜以及皖中、淮北、淮南一带城镇的富有地方风味的名菜来说,一般都讲究色香味,即在美味之外,还要重视菜的色彩美、样式美,讲究菜的刀工和颜色的调和,红绿相间,生意盎然,盘碟并陈,香气四溢。盘菜中比较高档的品种,特别讲究摆设,合成种种图案。农村集镇宴会菜肴,也很注重美观,比如炒菜要切的又细又薄,烧肉要切成正方形(所谓“斧脑形”)小块,盘菜要摆成种种花样。在喜庆宴会上,每碗(盘)菜头上,要放上一片染红的桃片(用萝卜或薯片剪成)或一粒染红的花生壳、以显示美观,并志喜庆(吃菜时,由“酒司令”首先用筷将桃片或花生壳夹在一边)。
  安徽城乡的点心,无论是岁时节日的点心,或平时日常食用的点心,在讲究质量的同时,也很重视外形的美观。如皖中的大救驾,由多层花酥叠成。马蹄酥由马蹄形酥瓣叠成。萧桥油酥饼,为圆形酥饼,色泽金黄。皖 南冬瓜饺形似月牙。皖北盘香饼形类盘龙。佛手酥形如佛手等等。这些南北驰名的点心真是吃的有味,看的悦目。农家自制的点心与城市名点相比,未免见拙,但亦有其农村风味,也相当考究美观。皖西、皖中一带,许多人家都有木制雕花“粑印”,每逢节日制作糯米或籼米的粉粑,得盖上粑印,粉粑显出种种图案,相当好看。有的人家还在图案上面涂上红绿色彩(无毒的颜色)。淮北民间在春节期间的大馍,皮面放入红枣,白里透红,宛如镶上一粒红色的小珠。至于全省城乡的普通点心,如淮北的烧饼、狮子头,皖南、皖中的包子、水饺、烧卖等等,不仅各有其独特的风味,也有其相当精致的样式。
  在居住方面,安徽城乡人民对式样美极其重视,农村家庭把住房作为重要的基本建设,父母对未成年的儿子都及早为之准备。农村住房要求牢固实用的同时,还考究尽可能地比较美观大方。
  首先,要考究房屋周围的地理环境。旧时有一种以堪舆为职业的风水先生,对房基(以及墓地)的地理环境十分重视,讲究左青龙、右白虎,前临水域、后倚青山,所谓“风水宝地”;其中虽含有阴阳迷信的思想杂质,但他们重视房屋的自然环境的选择与治理,重视房屋与其自然环境的和谐美。
  其次,是搭好框架。从绘画的角度来看,搭好框架既是整个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构成画面的前提。安徽城乡群众建筑住房,也是按这条路子来进行的。在皖南一些乡镇,房基奠定之后,第一步工程,即是按整个工程规划,安上房柱、搭好房架。因为安柱事关全架以至整个房屋的全局,所以安柱时要贴上“竖柱恰逢黄道日”的大红对联,还要放爆竹,以庆贺工程的开端。在皖中一带,房基落实之后,第一步工程则是砌墙脚,等到四周墙砌到适当高度,便是上梁。一如竖柱,上梁也是关系房屋的全局,所以上梁时要贴上“上梁恰遇紫薇星”的大红对联,还要放爆竹,散发喜糖,以示庆贺。在淮北一带,旧时大都建造简易平房,一般选择好高亢地点,用干打垒的方法,先筑好四周围墙。总之,无论南北地区,旧时民间建房都是抓住整体设计,从搭好框架入手的。这是既符合美的一般观念,又符合建筑原则的。
  再次,是房子外部结构加以必要的修饰,房子内部加以必要的装点,使整个房子由外到内美化起来,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整体。
  外部加工:
  马头墙。皖中、皖西南等地砖瓦结构的民房,特别是祠堂、庙宇等民间公用房屋,一般都讲究修造马头墙。所谓马头墙,就是将房屋左右的两扇山墙的前后檐向外开扩加高而成,远远望去,像昂首的马头,披着马鬃一般。
  龙脊墙。上列地区的寺庙、庵堂、孔祠等等民间建筑,山墙多采取龙脊墙格式。即将山墙的屋脊,砌成波浪式的圆拱形,前檐做成龙头,后檐做成龙尾,远望犹如两条弯曲的游龙。
  马头楼。在一些小城镇中,有的人家在马头墙建筑的基础上,安上枕木,加盖小楼,称马头楼,又叫吊楼,有利于观赏街道的景物,并可乘凉。
  斗拱。是宫殿式厅堂内的装饰建筑,在梁柱穿枋之上安装的一种波浪形木板,有凸有凹,并镶嵌雕花木条,再涂以彩色油漆,整个厅堂,显得堂皇富丽,相当美观。也有平房把斗拱安在大门外走廊内;还有室内所有的厅堂建筑,都有斗拱,使整个房子从内到外,金碧辉煌,异常悦目。
  门楼。主要指大门的装置,一般中等人家,都讲究大门的装置,门框多为石条砌成,两旁配以圆形石凳,最考究的则设置两个石鼓,分列大门两侧。有关石条、石凳、石鼓,都雕刻了简明、大方的图案。
  门环。门环是双合大门上的装饰物,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门环系用熟铁(或铜)制成,上为圆凸形,在门环垫板,铸成虎头或狮头正面铁质浮雕图像,门环就穿在虎(狮)头的鼻孔里,颇为生动。来客只要敲打门环,即铮铮作响,起了门铃的作用。
  房子内部装点:
  壁画。有一些考究的平房,在大门外大门两边的墙壁近屋檐处,用石灰泥涂成长方块(宽约2 市尺),加上黑边,然后绘成壁画。壁画内容多为历史及民间传说的题材,如“桃园三结义”、“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鲤鱼跳龙门”等等。在室内上下两进房屋相接的两边大墙上端,也多绘有壁画。
  花棂。俗称花棂格扇,多用于厅堂、厢房的间隔木壁,安装在木质门槛上,六扇或八扇为一套。每扇上半截用木条做成多种木格,下半截或背分板,或雕刻种种历史人物故事,富有艺术性。
  窗画。有的人家内室窗子,上半截用细木条做成方格,下半截安上雕花木板,都以彩色油漆。
  门画。有的人家,在儿子新婚时,新人卧室的房门油漆一新,并绘红梅朵朵。“红梅多结子”,象征新夫妇早生贵子。在老年人卧室的房门上绘着不老松,预祝老年健康长寿。
  在行的方面,城乡群众 出门作客,都要换下家常衣服,衣着整洁。农村中青年妇女,出外尤为考究,总要打扮一新,不仅美观,也表现对出外的慎重态度。
  在环境美化方面,全省各地农村,村前屋后,多栽白杨、樟、竹、垂柳、银杏、杉等树木。家庭住房有院落者,还要在院内栽植美人蕉、夹竹桃等观赏植物。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523012664 传真:15523012664 邮箱:627527792#qq.com
地址:重庆市秀山县 邮编:409900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