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安徽省语言民俗大全

安徽省语言民俗大全

关键词:安徽民俗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涡阳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mogui444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42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安徽各地语音有别,语俗则大同小异。全省城乡群众的语言民俗,大致体现在问候、喜庆、安慰、初会、节日、行业语等方面:
  一、问候、初会语俗
   〔问候语俗〕
  安徽城乡群众,即使住在同一地方,亲友或认识的人,每天见了面,彼此都得问问饮食起居的情况。通常问到的话,淮北一带是“喝过汤没有”?或“吃过没有”?淮河以南和皖中、皖南等地是“吃过饭没有?”或“用过点心没有”?有的关系比较密切的人,还要进一步问到:“你好吗”?或“你全家都好吗”?语句简短,却能表露彼此关切之情。
   〔初会语俗〕
  两个素不相识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成年男性初次见面,为了相互了解,往往有以下对话:
  “贵姓”?“敝姓×”。
  “大名”?“小名××”。
  “台甫”?“贱字××”。
  “府上在那里”?“敝处在××”。
  在这对话之后,有时还要进一步了解家庭景况:
  “令尊好么”?“家父很好”。
  “令堂好么”?“家母粗安”。
  如涉及双方的下一代,对对方儿子称为“令郎”,称己子为“小儿”或“犬子”;对对方女儿称为“令爱”,称自己女儿为“小女”。
   〔禁忌语俗〕
  与人对话时,如涉及尊者、长者,往往不直呼其名,而称男性尊者为“某公”、“某先生”,如对方担任公职,或称“某长”、“某主任”,称女性为“某老太”、“某老夫人”。如对方仅系长辈,则可称“张老”、“李老”,或“老张”、“老李”之类。
   〔喜庆语俗〕
  亲友之间,遇对方家中有喜庆事,见面祝贺,宜用喜庆语言。如对方子女结婚,统称“办喜事”,文雅一点,则称“洞房花烛之喜”,或称“嘉礼”。如对方生儿育女,生儿子谓之“生贵子”,或“添丁”,生女儿谓之“生千金”或“添花”。其他喜庆,亦各有不同语俗。
   〔安慰语俗〕
  亲友间,对方家遭不幸事故,宜用安慰语言,表示同情。如对方长辈去世,称为“仙逝”;儿子死了,称为“丧明之恸”、“寿数有定”;请对方“节哀”。如对方家遭火灾,则称“回禄之灾”,向对方表示对其不幸的安慰。

〔节日语俗〕
  城乡重要节日也有特定语俗,春节尤为突出。皖西、皖中一带,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其中一则是“童言妇语,百无禁忌”,说明春节期间说话要极其慎重,儿童妇女说话都得留意。春节有一系列节日语言,如办年货谓之“办元宝”,许多节日吃用的东西,都一律称之为“元宝”,有所谓“元宝鸡”、“元宝鸭”、“元宝蛋”、“元宝豆腐”、“元宝粑”、“元宝盆”等等。由于元宝是古代社会一种贵重货币,是家产富裕的一种标志,把春节的食品用物称为“元宝”,正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表现。大年初一以后,群众开始拜年,拜年时,语言更富有节日色彩,其特征是彼此预祝幸福、快乐、健康,如年轻人祝贺长辈“加福延寿,长命百岁”;长辈祝贺下辈“万事如意,前程远大”之类。对不同行业的亲友又有不同的祝贺用语,比如商人是“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农民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类。
   〔行业语俗〕
  各个行业,在长期的行业实践过程中,都互相传播一些本行业的特殊用语,以利于本行业的业务活动。比如种庄稼的有一套“庄稼话”,从事商业的有一套“生意经”。其他行业,大都如此。以商业为例,商界内部或与外部打交道时,很讲究行业用语,如皖西、皖中一带,解放以前,议价或计算货价时,不讲明价,而常用代码。皖西某些集镇的代码是:
  一(豆),二(贝),三(大),四(长),五(人),六(耳),七(柴),八(另),九(王),十(合)。
  安庆一带的代码,则是:
  一(叶),二(都),三(些),四(许),五(厂),六(古),七(柴),八(瞎),九(神),十(田)。
  这些地方城镇的商店,不但数字有代码,某些货物也有代名,如安庆牙行称稻为“东方神”,黄豆为“黄滚老”。
  商界的这些语言民俗,是与保护商业本身的利益有关。
  解放后,安徽地区城镇商店多采用明码标价,此种语俗已不再保留。
  二、其他语俗
   〔重视谐音〕
  在巢湖、淝河一带以及长江边乘小船,乘客吃饭时,只能说“装饭”,不能说“盛饭”,因“盛”、“沉”发音相似,不吉。小帆船只能称小民船,因“帆”、“翻”发音相似,不吉。在皖中、皖西一带,每逢春节及喜庆日子,走访亲友,必不可少的礼品是方片糕,亲友也要以方片糕回赠。群众说:这是“高(糕)来高(糕)去”。高是向上之意,乃吉祥的象征。在皖中、皖南等地,客人来家,群众往往以糖黄蛋或荷包蛋招待,或以鸡蛋相赠,鸡蛋又叫鸡子,含有预祝对方“多子多孙”之意。群众一面劝对方吃蛋,一面说:“吃下去,生一个胖小子”!群众招待客人吃蛋,通常是二至三个,主人出于“多子多孙”的愿望,总是要客人吃完,吃少了不行。
   〔赌咒发誓〕
  在城乡文化层次较低的群众中,某些个性急躁而又不善于言词,在某种场合急于向对方表明自己的心迹,而又无法细心陈述的,往往指着天地神灵赌咒发誓,说什么“上有皇天,下有后土,我要做了对不起你们的事,便天打雷劈”等等誓言,企图借此以取信于对方。这是认为在所谓神灵面前讲过的话,具有一种特别的魔力,是不能轻易背弃的。
   〔时间场合〕
  就时间说,每天的清晨或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为每天和上半月、下半月的开始,与人家打交道,说话得谨慎,说错了,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视为不吉利。就空间说,在摆祖宗牌位的堂轩、庙宇以及客人集聚的地方,说话得特别慎重,要保持虔诚的态度,以免亵渎祖宗、神灵和得罪客人。就对话的人说,在长者和尊者面前,说话要有分寸,不能信口雌黄。
 皖西等地农村,某些文化层次很低的中老年妇女,在憎恨自己最讨厌的人时,往往采用一种诅咒办法:即面对早上刚出的太阳,一面手持菜刀在砧板上剁碎稻草,一面用种种恶毒的语言咒骂对方,企图陷对方于毁灭的境地。这是一种近乎巫术的民俗,他们错误地认为在神灵面前说过的、经过神认可的语言,具有应验的魔力。这也是一种破坏群众之间团结的恶俗。
   〔詈骂〕
  在安徽城乡部分群众中,有时彼此间发生矛盾而得不到合理解决,免不了发生口角,一有口角,难免口出恶声,相互詈骂,以泄私愤。詈骂的内容不外是讥刺、挖苦、诬蔑、侮辱。侮辱的对象,不只是对方自身,还涉及对方的全家。其中主要指责之点,往往是:诬蔑对方家族“血统不纯”;攻击对方“道德败坏”;嘲笑对方生理上的种种缺陷等等。无非是打击对方,抬高自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极有损于人群内部的团结,是一种恶俗。
   〔接人评理〕
  在皖西、皖中一带,群众之间发生重大矛盾时,私自解决不了,也不愿惊动官府,于是由一方出面开红帖子“接人”评理,即邀请当地部分有声望的人士出面评理。这些人士,有的比较公正,有的较有权势,有的善于言词,能说会道,大都在公共场所(如茶馆、酒店)进行评理:由矛盾的主要一方先开口,指责对方的种种恶行;对方加以申辩,进行反驳,双方好似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这种场合,主要是通过群众的语言力量,摆事实,讲道理,不许口出恶声,随意谩骂。都要求中间人主持公道。中间人一面喝茶(或饮酒),一面听双方的申诉,然后你一言我一语,评判是非,帮助解决矛盾。其“接人”喝茶或请酒的费用,并由中间人判定由失理的一方负担。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523012664 传真:15523012664 邮箱:627527792#qq.com
地址:重庆市秀山县 邮编:409900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