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道法自然无画处皆成妙境

道法自然无画处皆成妙境

关键词:涡阳文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涡阳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ahbw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17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主张“道法自然”的老庄学说,以其崇朴尚简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点,世代影响着中国书画艺术。《老子》讲“为道日损”,(四十八章)、“俭故能广”(六十七章)、“少则得、多则惑”(二十二章)”、“冶人事无莫若啬”(五十九章),《庄子》说“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无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知北游)》、“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刻意》),诸如此类,莫不指向为“简”之道,它们在后世中国艺术尤其是绘画书法当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和鲜明体现。
在意象经营和意境创构上追求简,这是传统中国画,特别是古代文人画的一大审美特征。前人论画,有“愈简愈佳”之说,“画有四难”,第一难便是“笔少画多”,画有“逸格”,其特征之一即为“笔简形具”,论山水者云“山不在多,以简为贵”,论竹石者曰“写竹写石,笔简为责”,凡此种种,大有无“简”不成画之势。
这种作画尚“简”的风气,在中国封建社会后半期尤其盛行,元代大画家倪云林那“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口号就代表着一种极端的创作主张。中国画史,以唐代为分水岭,中国画经历了从工笔彩绘向水墨写意的演进,体现在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上,就是由对繁缛秾丽的看重转向对疏简平淡的崇尚。
在中国绘画史上,石涛的名声可谓如雷贯耳。这位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大画家,本是明朝皇室后裔,原姓朱名若极,明灭后出家为僧,别号有“大涤子”、“苦瓜和尚”等。石涛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画家,而且是一个学养甚深、很有见识的艺术理论家,《画语录》就是出自他手的一部迄今仍受到美术界极高评价的绘画美学著作,在这本书中,画家根据他对中国哲学和中国画论的妙心体悟,提出了非常有名的“一画论”。画家只要掌握并运用“一画”的根本法则,就能得心应手,从而创作出生动、活泼、鲜明的万物景像,所谓“信手一挥,山川、人物、鸟兽、草木、池榭、楼台,取形用势,写生揣意,运情摹景,显露隐含,人不见其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这就是石涛说的“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三十九章)。可见“一”即是道也,万物均得“一”以道而运行,自然之基本法则也。这是万事万物之基元的“一”,通过这个“一”,石涛画学和老子哲学之间寻找到内在沟通,达成了心灵默契,求得了精神认同。
即是崇简的美学观,“一”有如此之妙,那“无”则是绘画艺术上更高的境界。道家贵“无”的思想,两千多年来在中国文化史上得到了十分广泛的传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古典画论中这句常被人引用的名言,再鲜明不过地体现了老庄哲学对华夏艺术的濡染和浸润。
传统中国画历来讲究构图上的“重虚留白”,反对将画画得满满的透不过气来,作画者在挥毫泼墨的同时,总是要再三考虑,细心斟酌,故意在画面留出几处不画。这空白,作为整幅画的有机组成部分,给他人留下驰骋想象的自由天地,“各以其情而自得”,在反复玩味中觅得画外之意。留白,是形象和意境的延展、继续、伸张。因此,前人每每说“空白即画”、“画中之白,即画中之画,亦画外之画”,“无画处皆成妙境”。
犹如绘画艺术一样,老庄哲学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也有化肌入骨的浸滋。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邓石如论书“计白当黑”之说在书法界有口皆碑。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黑”者,笔者所及之处也,“白”者,笔画之间空白也。“守其黑”而“知其白”,由此进而懂得“黑为字,白亦为字”。所谓“密”,乃笔到意到处,白少而雄浑,所谓“疏”,乃意到笔不到处,白多而韵远神密。神由笔力出,意由虚实生。虚实相生,也就是以实带虚,以虚寓实,虚实结合,因而韵味无穷,意境自生。
中国书法艺术的“计白当黑”说诚然跟老子“守其黑,知其白”的说法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直接的搬用。不过联系到老子“道”论中对有无、虚实等辩证论述,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书法的“黑白论”无疑又得益于老庄学说朴素的辩证法。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它不仅是绘画艺术中的至理名言,也是每一个书法创作者必须恪守的艺术信条。正是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发现,不仅中国书画,乃至整个中国文学艺术都跟有着久远深厚根基的中国哲学有着血肉相联的不解之缘。唯其如此,有人谆谆告诫说,要读懂中国艺术,首先必须读懂中国哲学,读懂中国哲学,首先要读懂老庄哲学。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523012664 传真:15523012664 邮箱:627527792#qq.com
地址:重庆市秀山县 邮编:409900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