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石弓:山峰弯曲颇似弓形

石弓:山峰弯曲颇似弓形

关键词:石弓镇,名称由来,民间传说,历史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亳州晚报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guoya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46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石弓镇地处县城东北30公里,东接濉溪县临涣镇,南邻青疃镇,西连马店集镇,北靠丹城镇。S202线与青永铁路交织贯穿全境,泗许高速、济祁高速环绕而过,辖区总面积79.4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人。

涡阳县石弓镇因山名而得,石弓山位于集镇北侧的S202线北侧。明朝万历年间,因蓝姓为集上大户,称为“蓝店子”。据说,明清之际,宿州知府巡视此山时,见山峰弯曲颇似弓形,遂命名“石弓山”,“蓝店子”因此更名为石弓集,沿用至今。

石弓山石质坚硬细腻,色青有光,内含白色花纹,烧制石灰黏性极强,亦是制作石板、石槽、石臼、石磙的优质大理石。因山盛产石磙,人们称之为“石磙山”。相传,集东边的魏庄有个书生魏学士在集内华山会馆读书。一天,魏学士巧遇蓝家的女儿瑞莲汲水。二人一见钟情,相互爱恋,进而私订终身,相约当晚约会于集西侧的包河的桥下。魏书生按时赴约,不料是夜突降暴雨,水漫此桥,魏书生守信不移,竟手持蓝女瑞莲赠送的一枚金钗,抱石淹死。瑞莲因家规甚严,当夜未能赴约,待天明急奔桥头,见魏书生淹死,万念俱灰,遂投河殉情。后人感之,遂将此桥取名“蓝桥”。著名的戏剧《蓝桥会》就是取材于这个感人的爱情故事。

山南三里处有一桥为吕氏所修,当地人称之为“吕桥”。相传,张良刺杀秦王未遂,被悬榜通缉,逃匿于此。一天,张良闲步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者,这个老者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

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饱经磨难的他强压怒火,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子。老人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5日后的鸡鸣时分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应诺。5天后的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斥责道:“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于是老者送给他一本书,说:“10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治国兴邦。”说罢,扬长而去。

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隐士黄石公。因此桥是张良“三进履”处,被后人称为“遗履桥”,后因“遗” 与“一”音同,“履”与“里”音谐,又渐渐改为“一里桥”或称李桥。附近的一村庄也随之取名李桥。传说终归是传说,有史料载,遗履桥为下邳(今江苏睢宁)的圯桥,并非石弓的桥,此传说虽然似乎难以置信,但李桥(一里桥)存在,李桥村存在。

石弓历史悠久,名胜古迹较多。石弓山有“法云寺”、“黄石公庙”、“透龙碑”、“大和古井”、“一步两井”、“黑沙河倒流水”、“两山夹一桥”、“嵇康墓”,石弓集内有“陈抟卧迹”、“万宝泉”等。            

来源:亳州晚报 作者:蒋庆彩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523012664 传真:15523012664 邮箱:627527792#qq.com
地址:重庆市秀山县 邮编:409900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